sc1和sc2清洗原理

sc1和sc2清洗原理

SC1和SC2是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两种湿法清洗工艺,主要用于去除硅片表面的污染物。以下是它们的清洗原理:

SC1清洗原理

1. 组成与作用

清洗液成分:SC1由氨水(NH₄OH)、过氧化氢(H₂O₂)和水(H₂O)组成,典型比例为1:2:50(体积比)。

主要功能:去除硅片表面的颗粒污染物、有机物和部分金属杂质。

2. 清洗机理

氧化与腐蚀的协同作用:

H₂O₂的强氧化性:将硅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SiO₂)氧化为更致密的氧化层,同时氧化有机物和金属污染物38。

NH₄OH的碱性腐蚀:腐蚀硅片表面的氧化层(SiO₂)和硅单质(Si),使附着的颗粒失去支撑而脱落。

动态平衡:氧化与腐蚀过程交替进行,氧化膜不断生成又被腐蚀,从而持续剥离污染物。

电性排斥作用:

碱性环境(NH₄OH)使硅片表面和颗粒表面带负电,产生静电排斥力,阻止颗粒重新吸附。

兆声波辅助(可选):

高频兆声波(如950 kHz)通过液体振动产生高速流体冲击,增强颗粒剥离效率,尤其对微小颗粒(≥0.1 μm)效果显著。

3. 特点

适用污染物:颗粒、有机物、部分金属(如Al、Fe)。

局限性:无法有效去除自然氧化膜,且可能引入金属沾污(因碱性环境易吸附金属离子)。

SC2清洗原理

1. 组成与作用

清洗液成分:SC2由盐酸(HCl)、过氧化氢(H₂O₂)和水(H₂O)组成,典型比例为1:1:50(体积比)。

主要功能:去除硅片表面的金属离子(如Na⁺、Fe²⁺、Mg²⁺等)。

2. 清洗机理

展开全文

酸性络合作用:

HCl的酸性溶解:盐酸提供H⁺和Cl⁻,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物(如FeCl₂、MgCl₂),同时抑制金属氧化物的附着。

H₂O₂的氧化作用:将金属污染物氧化为高价态(如Fe²⁺→Fe³⁺),增强与Cl⁻的络合能力,形成稳定的可溶性络合物。

低pH环境抑制颗粒吸附:

酸性条件下(pH 3-5.6),硅片表面带正电,与同样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产生静电排斥,减少金属重新吸附。

氯离子的络合效应:

Cl⁻与金属离子(如Fe³⁺、Cu²⁺)形成络合物(如[FeCl₄]⁻、[CuCl₂]⁻),避免金属沉淀在硅片表面。

3. 特点

适用污染物:金属离子(如Na、Fe、Mg、Ca)。

局限性:无法去除颗粒或有机物,且可能腐蚀铝等金属层。

SC1与SC2的协同作用

典型清洗顺序:先SC1去除颗粒和有机物,再用SC2去除金属沾污。

互补性:SC1的碱性环境易吸附金属,而SC2的酸性环境可有效去除金属,两者配合可达到全面清洗效果。

工艺清洗液主要功能关键机理SC1NH₄OH + H₂O₂ + H₂O颗粒、有机物、部分金属氧化腐蚀、静电排斥、兆声波辅助SC2HCl + H₂O₂ + H₂O金属离子(Na、Fe、Mg等)酸性溶解、氧化络合、静电排斥

两者结合可高效清除硅片表面污染物,是半导体RCA清洗工艺的核心步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创作

开普云怎么样
正规365体育投注

开普云怎么样

📅 10-22 👁️ 3195
《末日血战》英雄升星公式大全
正规365体育投注

《末日血战》英雄升星公式大全

📅 11-15 👁️ 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