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中,高潮(英語: climax)的表現是音樂發展到最具緊張度,最富有表現力和扣人心弦的時刻。一般應從質量上理解高潮,而不是單純從數量上判斷高潮,因此不一定力度最強,音區最高就是高潮。[1]
高潮和高潮前常伴有的音樂現象[編輯]
高潮前節奏逐漸細分、和弦變化速率逐步加快、織體愈發複雜化、音區逐漸變寬、力度漸強。有時和聲上,高潮前會有明顯的屬準備。
旋律的音區最高點或最低點常常出現在高潮的附近。高潮時和弦變化速率經常會發生明顯變化。
以上這些音樂現象只是在高潮時比較常見的,但並不是每次高潮都會遇到所有的這些現象,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主流觀點認為,在曲式結構上,對於單高潮作品而言,高潮常常出現在樂曲的中後部分,如樂曲的三分之二處前後、四分之三處前後或0.618(黃金分割比)處前後。但也有女性主義學者(如蘇珊·麥克拉里)指出有時也可以出現高潮點倒置的樂曲,即高潮出現在全曲的中前部分,如樂曲的三分之一處或0.382處(反黃金分割比)前後。[2]
參考文獻[編輯]
^ 高佳佳、趙冬梅. 音乐作品分析应用教程.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9年1月第2版: 9. ISBN 978-7-5043-4118-1.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 Sayrs, Elizabeth. Deconstructing McClary: Narrative, Feminine Sexuality, and Feminism in Susan McClary's Feminine Endings. JSTOR. 1993 (英語).
閱論編曲式學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
旋律
節奏
節拍
調式
調性
和聲
速度
力度
音區
音色
織體
主題材料發展手法
原始陳述
重複
再現
迭奏
變奏
模進
裁截
對比
曲式分析基本概念
樂思
主題
動機
擴充
補充
疊入
高潮
終止式
音樂陳述的基礎結構
半樂匯
樂匯
樂節
樂句
樂段
復樂段
樂部
樂章
樂曲
音樂陳述的衍生結構
連句結構
模進結構
自由結構
曲式種類
一部曲式
再現單二部曲式
並列單二部曲式
再現單三部曲式
並列單三部曲式
復三部曲式
迴旋曲式
變奏曲式
奏鳴曲式
迴旋奏鳴曲式
奏鳴迴旋曲式
套曲曲式
樂曲的段落種類
引子
尾聲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三聲中部
主部
副部
連接部
結束部
對比部
插部(英語:Episode_(music))
流行歌的段落種類
主歌
副歌
前奏
間奏
後奏
過門
橋段